【一次水污染,再次对我们进行全民“科普”,百度百科,我们知道苯是一种致癌物,而且具有“魔鬼”般的气质——芳香气味。而当兰州水污染悄然来袭,全民抢水上演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这种甜味在我们心中竟然如此苦涩。当石油管网和输水管网“纠缠”不清,水务厂和石化厂做惯了亲密邻居,一瓶干净的水离我们会有多远?】4月11日,兰州市政府发布官方消息,兰州市自来水发生苯指标超标,全市启动应急预案,全市部分地区停止供水,一时间这座240万人口的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经过持续四天的努力,4月14日7时开始,兰州市宣布,全市自来水恢复正常供水,兰州自来水污染危机告一段落,然而,记者在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入调查采访后却发现,这起事件的诸多谜团远没有解开,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危机有的才刚刚浮出水面。
当污染骤然来袭,抢水成为市民的本能选择
4月11日下午两点,兰州市发布官方消息,当地水务公司检出出厂水苯含量78微克每升,超过国家10微克每升的限制标准,全市启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区降压供水,部分地区停水,未来24小时,自来水不宜饮用。兰州市立即引发抢水热潮,而就在此之前,由于3月初兰州也传出水中有异味的传闻,面对恐慌,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还试图进行解释和控制。
政府工作人员:大家不要相信谣言,造谣,水好着呢。
11日下午四点,兰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水污染情况。抢购潮越演越烈,在市内的超市商场,都出现了排队抢购的情况,人们甚至是几十瓶几十瓶抢购,很多超市纯净水货架被一扫而空,晚来的消费者甚至根本买不到水。
售货员:这个就剩一箱了 只有苏打水了。
市民: 听说水出现问题了,兰州市的水。
记者:谁说的啊?
市民:我通过家属,在城里边,打的电话,说的到处抢水呢 ,赶快让我回到家,捞一点水。
面对抢购,连销售人员都对记者的采访表现出不耐烦,有些商家也趁机涨价。
在兰州街头,随处可见市民大批量整箱购买瓶装水,有媒体报道说,有的市民甚至到附近城市采购饮用水,持续的恐慌也让市民们怨声载道。
兰州市刮起“抢水风暴”
与此同时,兰州市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持续发布自来水实时监测报告,11天当天就接连发布了四份报告,报告高效务实,11日晚23时的报告显示,水务集团自来水厂泵房和兰州市西固区、安宁区取样点苯持续超标。兰州市调动所有力量为市民集中定点供水,当地消防车也被调动,人们为了取水拿来了所有能用得上的容器,在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人们第一次发觉,一瓶干净的水是如此宝贵。
4月12日,兰州市政府发布告市民书,要求兰州市部分城区市民打开自家水龙头排水15至30分钟,排出自来水管中苯超标的积存水,让水管内形成自体清洗。当日,兰州市还连续发布14份自来水实时监测公告,对市内居民的定时定点供水也在持续进行当中,在一些送水点,人们要排上一两个小时等水,队伍有的长达上百米。
12日晚18时,在紧急应对一天一夜以后,兰州市对水质稳定的城关区,七里河区解除应急措施,13日17时开始,对安宁区解除应急措施,停止应该拉运送水和瓶装水灌装水的免费发放。14日7时,对最后一个存在污染风险的城区西固区解除应急措施,全市自来水全部恢复正常供水。
兰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王柠:从今天上午7点开始 对西固区解除应急措施,停止应急拉运送水和瓶装水、罐装水的免费发放,市民可以放心安全饮用自来水,截至今天上午七点全市已陆续解除应急措施,全市自来水全部恢复正常供水,经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专家研判全市自来水已稳定达到国家标准,预解除应急。
然而,虽然兰州市官方宣布全市自来水全部恢复正常供水,但记者14号下午,在兰州市自来水公司,也就是本次发生事故的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附近,依然拍下了这样的画面,当地街道工作人员正在组织人员,对当地常住人员、暂住人员免费发放瓶装饮用水,对水质安全,民众依然存有疑虑。
记者:下一步呢,准备吃这个矿泉水,吃到什么时候?
市民:不知道。
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化工厂林立,油污渗漏由来已久
苯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公认的致癌物,无色,透明,长期大剂量吸入和皮肤接触都会对人体的造血系统产生损害,苯中毒则容易引发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对于兰州这次水污染,当地政府定性为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那么本应该含在石油中的苯怎么会进入自来水中的呢?
4月14号,记者来到了兰州市西固区桃园村贾家堡,自来水出现苯污染的现场就在这里,眼前这条正在开挖的沟渠就是导致水污染的关键节点,沟渠呈东西走向,连接的是兰州市唯一的城市供水企业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的一分厂和二分厂,上面杂乱不堪,居民住房,管线密布,而根据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调查小组发布的初步调查结果,苯污染就出现在这里。
事故调查组副组长 郑志强:爆炸事件一个是1987年12月8号上午8点50分,有一个叫“205”号罐体发生了物理爆破。当时这个罐体里头有90立方的渣油,那么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有34吨,因为当时的条件限制,没有回收得完的,那么就应该就渗入到地下去。然后呢,同样是在这个地方,它过去叫原料动力厂,有个叫B-113的泵,它的总出口在2002年4月3号又发生了破裂着火,着火以后,也有渣油泄漏,但是呢,我们初步查阅有关资料的话,当时渣油泄漏的量,没有明确的记载。究竟是多少,不像第一次34吨很明确,另外,当时消防的废水,也一并渗入到地下去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判断,这个主要是从那两次事故中产生的油体长期积淀沉淀的这个地底下。
临近自来水输水沟,地下水含油
顺着郑志强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连接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一分厂和二分厂的这条沟渠,也就是自流沟的南侧,不到二三十米就是一片罐体、管道林立的厂区,工厂门口戒备森严,甚至连记者从马路外向厂区内拍摄都受到阻止,厂区门口名称显示,这里是兰州石化石油化工厂,郑志强介绍说,兰州市的供水公司,也就是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的前身成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水源主要取自黄河,首先由威利雅集团下属的一水厂进行第一次初步处理后,经过这条沟渠,也就是输水自流沟,输入到二水厂,经过精细化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最后再经过管网送到居民家中,这一次受污染的区域出现在连接一水厂和二水厂之间的北线输水自流沟的中段。这条深埋在地下的自流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初步调查显示,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两次爆炸后,含油的地下水长期腐蚀沟体,致使含苯物质渗入。
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通过开挖和实地查看,也更进一步证明,我们4月11号下午的判断,是正确的。有油污渗进来,渗进来以后,因为含油污水里头,它就含有苯的成分。
眼前这条自流沟输送着水务公司所有取自黄河加工过的原水,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城市生命线。而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明确指出,这条自流沟及边侧两侧各宽25米的陆域是一级保护区,为什么这样的一级保护区也自身难保呢,记者在已经开挖的现场观察到,这条自流沟实际只是一条混凝土沟,进入还没开挖的沟内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条混凝土沟在底部、侧面及顶盖部门用类似塑料的材质进行了防护,但在有些区域,防护材料连接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渗漏,里面是一些黑乎乎的水,有的伸缩缝甚至可以放进去一个手指。
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说,自流沟总长在三公里左右,建于1955年,按照国家相应规范,使用年限为50年,已经是在超期服役,上世纪就曾发生过渗漏,水务公司后来进行了维修密封,密封时由于距离过长防止热胀冷缩,每隔一段距离都设置了伸缩缝,就是这样的伸缩缝破损导致了污染。而根据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第二十五条,自流沟由取水单位负责建设和管理。也就是说,应该由威立雅水务负责。
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就这种伸缩缝。他们是定期要进行保养和维护的。
记者:多长时间保养一次?
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第一次掌握的是1989年,我们现在掌握的再往前倒推,1989年那次根据工程资料的显示。他的有限期或安全期是15年。这个期满以后第二次(维护)是2004年,2004年他们又做了第二次处理,那么这次我们也要进一步调查。
那么这些伸缩缝在遇到含油类污水后,真的会出现渗漏么,现场工作人员经过检测,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专家:这个伸缩缝,我们用的材料就是沥青马蹄脂,做密封。这个东西,实际上是融于油的,所以它碰到油,那它就会互相融解,融解掉以后,浮在地下水上面的这些污染物会顺着缝隙进入到我的这个输水沟里面去。
含油污水通过自流沟伸缩缝进入输水管道
实际上,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对于自流沟可能存在的隐患,水务公司并不是没有察觉,在2004年的那次处理中,水务公司还做了实验,尝试使用了数百米的新材料,从现场来看,使用新材料的地方并没有出现问题,这些实验后来为什么没能扩展到全部自流沟呢?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负责人:2007年我们合资以后,因为资金的缘故,没有继续做
那么这条自流沟是否真的是被旁边的这座兰州石化厂爆炸后残留的污水污染的呢,在整个兰州水污染事件当中,被调查组初步认定为产生污染源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始终保持了沉默,没有接受任何采访,在这家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企业的官方网站上,也没有关于此次事件的任何信息,仿佛水污染事件从未发生。
不过现场察看自流沟的过程中,一位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技术人员的以下说法,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州石化公司对调查组初步结论的看法。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技术人员:油味,可能是这(输水管)停了以后,外面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它就进去了,进去了它就流过去了
如果正常送水的话,这个水位比外面的水位高的话,它就不会(流进输水管)。
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观点自然不同,不过有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三公里长的自流沟两侧基本全被化工厂包围,就在作为一级水源保护区的自流沟上方,记者就看到了不止一处的管道,旁边清晰地表明,这些管道易燃易爆危险,甚至紧临着自流沟,这处管道下方形成了一个污水池,池中污浊不堪。
石油管和输水管交叉相邻,下方形成臭水坑
这还只是记者看到的自流沟地面部分的情况,有媒体报道说,2007年,兰州石化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开挖穿孔施工,将雨污排水管道穿越自流沟,由于始终不接受采访,这一消息是否真实记者无从求证,但采访中,住在自流沟及兰州石化厂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当地地下水中出现石油污染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村民们将记者带到了自流沟旁边这处水井处。
兰州市西固区桃园村贾家堡村民:你把水浇到地里。菜直接里面就腐烂了,知道吧。
虽然水井中有些污浊,但记者仔细观察,水体表面确实能隐隐约约看到类似油类的物质,村民们说,这原来是村里的水井,但在二三十年前就已无法饮用,后来用作农业用水,但这里的水浇完菜后,菜心腐烂,现在干脆废弃不用。对村民们来说,周围化工厂林立,一级水源保护区的自流沟自身难保,更不用说他们的身心健康了。在兰州石化石油化工厂围墙外侧,记者注意到,这里明确要求,罐体50米内不能有烟火,但在一户村民的三层楼上向外拍摄,能清晰地看到,居民的住房完全是紧贴着厂区而建,厂区内罐体离居民住宅最近的不会超过三十米。
记者:大爷,闻着有味吗?有味道吗?
居民:我们习惯了,闻不出来了。
村民们说,他们一共有三百来户,世世代代在这居住,这些年来,厂区越扩越大,村庄人口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这种紧临化工厂生活的局面。这些年来,兰州石化屡屡发生事故,让这些村民们胆战心惊,这位大娘把记者带到家中,家中墙壁上,柜子上,处处都是裂缝,大娘说,这都是最近一次石化厂爆炸导致的结果。
对于村民们来说,虽然不太懂法律法规,但从网上查询,也知道在石化企业附近至少应该有200米以上的安全防护距离,而现在这种零距离生存让居民们整日提心吊胆,他们多次向当地相关部门提出搬迁的请求,但始终没有得到答复。此次苯污染事件发生后,当地紧急搬迁了居住在自流沟附近的90多户村民,但剩下的200多户,又成了被遗忘的群体。
整治规划形同鸡肋,哪里出事哪里堵
如果不是在实地调查亲眼所见,我们的记者很难相信,关系着兰州市240万人口饮用水安全的自流沟,有法规明确保护的一级水源保护区,竟然处在化工厂、化工管线、居民区、污浊的地下水的层层包围中,而记者接下来的调查显示,实际上,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其实早就掌握,这一影响上百万人健康安全的事件完全可以避免发生。
对于关系到兰州上百万人饮用水安全的这条自流沟,包括与之相邻的兰州石化公司可能带来的威胁,事实上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已经提出了解决办法,防治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法规施行前在水源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有污染项目,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分别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治理、搬迁、拆除或者转产,关闭,那么防治办法已施行十几年,当地做了哪些呢?
兰州水污染“路线图”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副总经理闫晓涛 :不知道 这个我不清楚
对于这个问题,兰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讳莫如深,记者并没能找到答案,不过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怀录向记者透露,这一事件其实本来可以避免。
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怀录:要是早点采取措施的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是没有重视,没有重视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陈怀录说,在爆发此次水污染事件后,他的心情十分复杂,因为早在2009年,他就牵头组织了对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规划,并拿出了系统的实施方案,陈怀录本人就曾多次到自流沟一带进行现场调研,在这份上万字的方案中,开篇就提出整治兰石化周边环境,确保兰州及黄河流域的用水安全,并提出了总投资12亿元的改造规划,但方案出来后说束之高阁,没了下文。
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怀录:对管道,特别是像五十年代的管道,要重新铺设,谈论过这个事情。
记者:当时就意识到了。
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怀录:嗯,意识到了。
记者:你看的还是非常准的。
但是这个事情,可能没有引起好多领导的高度重视,才产生这个情况
陈怀录从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后就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和科研和教学工作,陈怀录还透露,除了水务公司自流沟附近复杂的管网现状外,兰州石化还有一条油污干管,同样是超期服役,对兰州存在着巨大威胁。经过多方努力,记者找到了一位当地知情人。
这位知情人透露说,兰州市各类地下管网加起来总长度在3000公里左右,分布在兰州城区221平方公里的地下,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埋有13.6公里管网,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管网多数老化严重,特别是属于兰州石化建于1960年的一条油污干管,向西向东横贯兰州市区,全长27公里,用来输送兰州石化公司的化学污水、炼油污水与其他工业污水,年久失修,腐蚀严重,媒体曾多次反映,当地相关部门最终只是出台了一个应急预案作为回应。
知情人:应急预案就是哪里出事,往哪里堵。
这位知情人透露的情况是否真实呢,兰州市真的是座落在这条随时可能爆裂的超期服役的管道之上么,记者向兰州市新闻办提出采访要求,但始终没得到回应。不过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怀录证实说,他也曾在专家会上听到过关于这条威胁可能更大的油污干管的情况,陈怀录建议,从现实角度出发,现在应该是下决心选择,要兰州,还是要兰石化的的时候了。
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怀录:要考虑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该把兰石化搬走,出城入园,这个第四版(城市)规划已经提到了,审查时我参加了。我觉得这个提出非常好,它在五至十年里要考虑要搬走的事情。
陈怀录所说的第四版就是兰州2011年到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提出,逐步向兰州新区搬迁重化工业,然而规划出台已经五年,却没有任何兰州石化可能搬迁的迹象。
知情人:因为中石化搬迁,现在仍然只是一个画饼充饥的事情。
搬迁遥遥无期,兰州市又该如何应对眼前这一切呢,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兰州市已紧急施工,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计划将水务公司三公里长的自流沟全部更换为铸铁管道,防止附近石油污水渗漏的再次发生。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副总经理闫晓涛:我司要求现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施工,第二,4月13日10点,通过招标确定了三、四号自流沟内,新敷设DN1.6米输水管道所需球膜柱铁管供货单位,也就是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并严格要求按工程进度要求保障供货,两批管材共124米,于13日晚到达现场,相关水质数据,我司按市政府要求,已上报环保局。通报完毕
在整个采访中,记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于兰州城市地下这3000公里管网,到底有多少严重老化,有多少超期服役,对城市有着什么样的威胁和影响,没有一个部门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
2013年中石油自查发现1100个隐患点,谁是下一个兰州
导致兰州市水污染的初步原因已经查明,竟然是石化公司事故后的油污废水进入到了本应是一级水源保护区的水务公司自流沟内,种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叠加到了一起,导致了事件的发生,而当我们跳出这一污染事件就会发现,类似的隐患和危险绝不仅仅存在于兰州。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在知道兰州水污染事件及了解原因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出现这样的状况并不意外。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我觉得很正常,就是过去我们国家,在这个污染问题上欠债太多,实际上,这种污染事故到处都发生,已经结怨结的太多了,所以你说出现这个,我觉得这是其中之一。
早在2009年前后,赵章元就做过专题调研,在他看来,和石油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相关的管道、管网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成为危害,以美国来说,四十万座加油站的罐体和管道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渗漏。2013年中石化也曾进行过自查,发现全国1100多个泄露点或隐患点,如按安全防护距离相关规定进行治理,牵扯到62万人需要搬迁,花费两千多亿。石油类污染已成为公害。
赵章元说,如果说上世纪中期,我国开始起步的时候管网技术相对落后,那么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对管网全面进行摸排改造已不是问题。
在兰州采访期间,记者也见到了为此次换装提供管道的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公司副总工程师、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铁管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军告诉记者,如果采用管道技术,其实兰州的污染完全可以避免。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军:比方说:200毫米口径的球墨铸铁管,设计完成以后,接口的实验要经过正内压实验,它的正内压实验指的是多少呢,是98公斤每平方厘米,也就是9.8兆帕大约是。这是正内压实验,验证管体和接口能够承受内部的水压,在一个呢,还要有负的压实验,要能够承受一定的真空,不会出现泄漏。
李军所在的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铸管生产企业,也是球墨铸铁管国家标准的主起草单位,在管道生产、安装一线摸爬滚打三十来年,李军体会到,我国的管网现状确实与发达国家存在极大的差距。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军:我们全国的话,654个城市供水管网的总的漏损率是15.77%,15.77%一个直观的数量会是什么样呢?就是我们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年用水总量加到一起,再乘以1.85。
李军说,从总体而言,我国管网建设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事实上,即使是以兰州城市地下27公里长的油污总干管来说,如果要进行更换改造,以现有的技术也不是难题。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军:顶管技术,我们可以在很长距离范围之内,不进行开挖,比方说200米,300米,500米甚至一公里,我们只开挖两个工作坑就可以,中间是不用开挖沟槽的,可以实现管道的铺设。这是可以做到的,问题就是谁投资?
在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看来,李军提到的谁投资恰恰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从数据看,全国4.6万家重点行业及化学品企业中,12%的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一公里。
对这些情况,相关部门并不是不掌握,但行动起来,却需要利益的反复博弈,赵章元建议,破除利益纠葛,最好的办法就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兰州水污染事件,绝不应该在更换管网之后就草草宣告结束。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追究责任,是两个,一个是企业,企业偷排漏排的,这是直接违法的,我们必须要处罚,另外一个是监管,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这个责任,也不亚于企业,它是故意的,它们互相勾结,这个问题一定要追究,要按照我们新的精神,这个官员你要是监管不力,失职造成危害的,要终身追究责任。
【半小时观察】:
记者回忆说,在采访兰州水污染事件全部过程中,让他最难忘的,是全部采访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并不是安全,责任,而是钱字。水务公司因为没有资金,防护实验做了几百米就没了下文;石化公司并非不知道周边环境的隐患,但涉及到十亿元左右的投入,规划出台后也没了下文;对管道生产企业来说,更新改造的技术难题都早已突破,关键还是在于投入。当金钱成为掣肘,安全也就只能流于形式,责任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原标题:油污干管超期服役 兰州城下埋巨大隐患)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